当前位置:首页>>内容
“亲”在何处?“立”向何方?解读东盟四国外长“联袂”访华
中国新闻网 邢翀 李京泽 发布时间:2021年04月12日 14:04
中国新闻网 邢翀 李京泽 2021年04月12日 14:04

  中新社北京4月3日电 (邢翀 李京泽)应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,新加坡外长维文、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、印尼外长蕾特诺和菲律宾外长洛钦3月31日至4月2日对中国进行访问。这是今年初王毅新年首访到访缅甸、印尼、文莱和菲律宾之后,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又一次面对面外交互动。

  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到抗疫合作,从签订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到推进“南海行为准则”磋商,合作迈入“而立之年”的中国和东盟国家“常来常往、越走越亲”。观察家认为,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激荡的当下,中国与东盟频频互动难能可贵,将助力后疫情时期合作提质增效。

  “亲”在何处?从接待地说起

  中国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、习俗相似、文化相通。千百年来相互交往,双方在人文经贸等各领域深度融合。此次接待地福建是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起点,也是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核心区。回溯历史抑或着眼当下,福建都与东盟国家有着亲近的关联。

  比如,到访的新加坡外长维文,其母亲就是福建兴化人,这是他在疫情以来首次访问非东盟国家。与福建渊源颇深的维文甫一抵达就当起“茶叶推销员”,在社交媒体发文介绍武夷山茶叶,尤其提到“大红袍”。

  疫情之下守望相助则让中国与东盟国家“亲上加亲”:从医疗物资到诊疗技术,从疫苗供应到疫苗技术,从绿色通道到快捷通道,中国与东盟国家抗疫合作走在地区国家合作的前列。

  “我们都是一家人”,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用中文亲切地称王毅为“大哥”,王毅则回应说“我们是兄弟”。此访期间,中马外长共见记者时的这个温情活动,现场暖意融融的气氛,更让人感受到中马间的友好和热烈,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亲近关系的生动写照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、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将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称为“原生性合作”:走亲戚式的频繁互动源于双方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,体现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“内生性动力”。

  2020年东盟首次以4.74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额,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也是双方首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。观察认为,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,中国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,更加体现出内生动力之“坚”。

  “立”向何方?着眼提质升级

 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,双方合作迈入“而立之年”。观察家认为,中国与东盟30年合作实践表明,“危机驱动型”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特征,越是面对共同挑战,合作动力就越足。“双方在政治稳定、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等领域都存在共同利益,往往能将现实的挑战转变为合作的机遇。”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表示。

  下一个30年“立”向何方?此次会谈给出清晰的答复:“把中国东盟关系提升到新水平”,“打造更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”。

  具体而言,应对疫情长期化挑战,要加强疫苗领域合作,惠及更多东盟国家人民;探讨开展健康码互认,实现范围更广、效率更高的人员流动;推进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加强数字经济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G、智慧城市建设合作。

  外界尤其注意到,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是会谈的关键词。无论是新加坡外长提及“双方积极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”,还是印尼外长称“愿同中方协商全面经贸合作安排并实现早期收获”以及中马达成“释放区域自贸和经济一体化红利”的共识,反映出后疫情时期中国和东盟为合作做加法的决心。

  会谈中就全面落实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、加快推进“南海行为准则”磋商达成的共识,则可解读为战略互信层面的“提质升级”。“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‘准则’符合各方期待,当前需要各方排除外部势力干扰,聚焦涉及本地区利益的‘准则’谈判,真正把南海变成和平之海、友谊之海、合作之海。”许利平说。

  疫情再次证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,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提质升级,是中国睦邻友好、务实合作的周边外交政策宗旨所在,亦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实践行。

  “中国强调的多边主义始终是基于国际法、面向合作的多边主义,构建相互尊重、公平正义、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符合世界发展潮流,对其他国家都有启示意义。”高飞表示,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绝非“拉帮结派”,早已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,对完善全球治理是有益的促进。(完)

【编辑:高峰】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[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6168)] [京ICP证040655号][京公网安备:110102003042] [京ICP备05004340号-1]